采访司徒勇这天,一幅画被中国美术馆典藏部送到油画保护修复工作室——画家何孔德创作于1963年的《出击之前》,因为受潮,出现了画面变形、颜料缺损。
More大野庆人,日本舞踏家,生于1938年,舞踏家大野一雄之子。1959年出演土方巽的《禁色》,开始从事“暗黑舞踏”的表演。此后成为舞踏界重要人物。1986年起,演出了大野一雄的全部作品,并在国际上推广舞踏。近年仍然活跃在舞台上。2016年7月首访中国,在北京、天津演出其近年新作。
More她原名叫王乙香,1913年出生于四川省营山县安化乡。王定国是她后来改的名字。“国”字写进了她的名字里,也写进了她的人生。
More马东峰笑着对记者说:“可能很多人觉得博物馆工作会很清闲,其实这些年博物馆的理念在转变,我们不仅仅是开门迎客,更多的是主动把自己的角色转化为公共文化产品的提供者。我们每天都很忙。”
More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,蓝志贵用镜头留下数以千计高质量的摄影作品,忠实地记录下自1950年至1970年西藏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。
More2016年4月25日,“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——沈尧伊作品展十年汇选(2005-2015)”在中国美术馆开幕。十年前,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,沈尧伊的代表作《地球的红飘带》926幅原作也曾在此亮相。
More2016年4月1日,著名女建筑设计师扎哈·哈迪德的突然离世,让北京这座明星建筑师的实验园失去了一位大牌实验者。
More作为总设计师,他把自己的生日改为歼-10战斗机首飞成功日。歼-10首飞18周年纪念日前日,他憾别人间。
More“文章发表得再多,不联系中国实际,对中国的改革没有用处。”作为学者,厉以宁希望自己的每一个研究都能“经世致用”。
More“世界上任何一个艺术家,在探索艺术的道路上,没有不是苦行僧的。”韩美林说。
More就坐展厅外的长凳,笑盈盈的朱宪民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,头戴标志性鸭舌帽的他谦逊和蔼。采访到最后,朱宪民话锋一转,忽然谈到了爱情,当记者问到他的爱情是什么时,这位70多岁的中国摄影大家说:“摄影,就是我的爱情。”
More三十多岁时,写出了家喻户晓的《红梅赞》《绣红旗》;五六十岁时,创作了脍炙人口的《长城长》《敢问路在何方》;七八十岁时,又拿出广为传颂的《故乡是北京》《前门情思大碗茶》《雾里看花》……
More版权所有©2000-2016 人民画报社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
京ICP备 0505883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12546号
报社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33号 邮政编码:100048
设计制作:《人民画报》新媒体部